理財025

---學習理財,是因為可以自由選擇生活型態,而不是被生活環境逼迫選擇。
---進入證卷市場,有如買賣加工後的"古玩"...


小浣熊舉手問:歷史人物,如何看待理財,
熊媽講師說:
耶和華說:富戶管轄窮人,欠債的是債主的僕人。
織田信長說:股價不動,就換之。
德川家康說:股價不動,就等之。
鬼谷子說:跟著有錢人的步伐。
孫子說:投機市場,詭道也。多算獲利機率。
檀道濟說:存錢是上計。
呂不韋說:挖掘潛力股。
白圭說:人棄我取,人取我與。
范蠡說:跨界經營,多元化投資。
陶朱公說:勿鄙陋,勿虛華,勿強辯,勿懶惰,勿固執,勿輕出,勿貪賒,勿薄育,勿昧時,勿痴賃。
曹操說:寧可錯賣1000,也不可錯買100。
蘇軾說:開源節流。
蘇軾說:股價有如波浪: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
和珅說:投資房地產。
胡雪岩說:天為先天之智,經商之本;地為後天修為,靠誠信立身;人為仁義,懂取捨,講究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杜秋娘說:股價飆漲時要停利: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社會學家說﹕建議全民投票,表決該不該每月發放"振興劵"。
直播業者說﹕在桌上放"錢磚",會不會提高點擊率。
股民說﹕逢低承接,逢高賣出。
魔術家說: 如何將白紙,變成千元大鈔。
理財作家說:每天少喝一杯飲料,退休金多百萬。

公元1610年代荷蘭,
剛開始被鬱金香的美麗所吸引的,
是一些手頭有不少銀兩的園藝愛好者,
使得鬱金香的球根一開始就是高價的商品。
之後藉由這些園藝家和愛好者試著改良品種,
產生了許多有名的品種,
在公元1634年左右,
市場上的鬱金香普遍受到歡迎,
這就引起了投機分子的貪婪目光,
這些投機分子有計劃地一步一步行動,
他們對於栽培鬱金香球根或是欣賞鬱金香花的美麗並不感興趣,
只是為了在買賣交易過程中取得超額的利潤。
此時鬱金香的收藏風氣從萊頓傳到阿姆斯特丹、哈勒姆等城市,
需求量日漸擴大。
有的人因此一擲千金,
當時甚至還有過一個高級品種的球根交換了一座宅邸的紀錄。
當時鬱金香的高價可以從購買的單位看出,
頂級的品種以單位aas來計價,
1aas約是0.05克,
次級的品種則則以一個一個來計算,
再次級的則用袋裝的方式來販售。
鬱金香交易在工匠和農民之間廣為流傳,
漸漸出現了因轉賣而取得利益的民眾,
更加吸引大批老百姓進入到這個買賣的投機交易市場,
他們原本沒有資金,
所以僅從買得起的程度開始進行,
這種情況使得非頂級的品種價格也開始抬昇,

市場的交易模式至此也開始改變,
開始出現全年交易和引進了期貨交易制度。
這種交易的模式並非前往正式的證券交易所,而是前往酒店。
交易也不需要使用現金或是現貨的球根.
而是提出一份票據加上少許的預付款即可完成交易。
這個預付款也並非限定只能使用現金,
像是家畜或是家具,只要是可以換錢的東西都可以抵用。
這種預付的制度也吸引了原本完全沒有資金的投機者參加,
像是麵包師傅到農民都加入這個市場,
因此需求量再次膨脹,
就算是原本便宜的品種也飛漲。
但是隨著價格飛漲,
原本最初的買家也就是愛好植物園藝的人開始變得不肯買進,
特別是民眾交易的低價球根,愛好者也看不上眼。
公元1637年2月初,價格突然暴跌。
與其說是暴跌不如說是找不到願意跟進的買家,
因為預付款票據無法兌現,
導致無法付出貨款的卻又背負債務的人據傳達到千人。
整個荷蘭各都市陷入混亂,其中有人還同時身兼債權和債務人。

當投機者進入到投機市場,一定要認清遊戲規則。
經濟金融的產生本是為了給人們提供生活的需要和方便。
然而在無休止的利益、消費追逐中,
人們漸漸地迷失了生活的方向,只顧追求最大的利益,而喪失了價值評判的標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I芯視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