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聊能源2023.5.2---碳排放交易制度與現況
 
 
Q:碳排放交易制度與現況
A:
碳排放交易是一種市場機制,旨在通過碳排放權的買賣,激勵温室氣體的減排和低碳發展。
碳排放權是指企業或個人在一定時期內可以排放的温室氣體的最大限額,通常以每噸二氧化碳當量為單位。
碳排放交易的原理是,政府或國際組織根據減排目標,設定碳排放總量,並將其分配或拍賣給參與交易的主體。參與交易的主體可以根據自身的減排成本和市場價格,決定購買或出售多餘的碳排放權,從而實現減排成本的最低化和環境效益的最大化。
 
碳排放交易是《京都議定書》和《巴黎協定》等國際氣候變化公約下的重要機制,也是各國和地區實施碳訂價政策的主要方式之一。
目前,
全球有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碳交易市場,覆蓋了不同行業和部門的溫室氣體排放。
其中,
歐盟碳交易市場是全球最早和最成熟的碳市場之一,中國碳交易市場則是全球規模最大的碳市場之一。
這些碳市場通過不斷完善規則和擴大覆蓋範圍,為促進全球氣候行動和實現碳中和目標發揮了積極作用。
 
根據世界銀行的統計,
2022年4月,全球共有68個施行中的碳定價制度,另有3個規劃施行,合計區分為37個碳稅、34個碳交易制度。
現行碳定價制度約管制全球23%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較去年僅微幅的提升。
台灣目前尚未建立正式的碳排放交易制度,但已有相關的法律基礎和推動計畫。
2020年底,《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修正為《氣候變遷因應法》,明訂了2050年達成淨零排放的目標,並授權行政院訂定碳交易相關規則。2021年6月,行政院通過《溫室氣體排放交易管理辦法(草案)》,規範了碳交易的主管機關、參與對象、配額分配、交易方式、查核管理等事項。目前,草案已送交立法院審議,預計2022年上路。
台灣碳交易的第一階段將以電力業為主要受管制對象,並以自願性為原則,未來將逐步擴大到其他產業和溫室氣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I芯視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